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尋找經度的故事 - 電視電影 Longitude

當中國人沉醉在繁華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盛世 (大約是整個十八世紀),英國人卻在潛心研究一樣在我們文化上一直不大在意的事情  - 準確度(accuracy),一個能掌控海洋的極大秘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卻是現代航海發展和土地測量的重要里程。

為了能夠準確知道船艦的位置,三百年前英國政府用重金二萬英鎊( 三百多年前牛頓輸股票都係輸左咁上下多錢,大約是三、四千萬港幣左右),重賞能夠在海上測量出準確經度的人。

人類自從有了指南針和日規,就能在海上分辨方向和掌握自己在地球上的緯度。方法是量度地平線和太陽或北極星的角度,從而量度出在地球上的南北緯度。

可是,地球是每二十四小時自轉一圈。天上的星星,除了極星外都在移動,沒有一粒星星可以用作量度東西經度的參考點。

其實方法一早就想到:只要能夠知道兩地的時間差異,就能夠知道經度的的分別。只要我們每向東行了 360度 / 24小時 ,即15度經線的距離,太陽就會早1小時到達早高的位置 - 中午。反之向西行,太陽就會遲1小時到達中午,即向西行進了15度經線的距離(經線的實際距離會因地球的緯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你要行40,000公里才行了地球360度的經度。但在南北極,你只要行幾步就行完360度的經度。)

所以,你只要有兩個鐘,一個是顯示著出發地的時間,一個是你自己的當地時間,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和出發地的經線位置分別。

講就容易。要知道自己的當地時間,只要量度一下太陽到中天的時間就可以。但如果遠離了出發地,又如何能夠知道出發地幾多點?問題核心就是,如何擁有一隻準確的鐘錶,不論在多惡劣的海上環境和南北半球溫差下,仍然能夠保存著出發地的時間。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一星期都不能誤差多過一秒的時計。因為每一秒鐘的誤差,在赤道附近就可以做成近500米的偏差! 一分鐘的誤差就已經是28公里的距離。在三百年前,這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由於獎金實在太太吸引了。不少人想了不小異想天開的創意方法:每日在不同地點發射火炮通告倫敦的時間(他們還未知道聲音的速度不夠快,就算用到這方法,聲音訊號傳到地球的另一面已經遲了二十幾個小時!),甚至採用極不科學的方法使用動物報時。

結果,一個木匠John Harrison製作的海上時鐘,破解了這個困惑大英艦隊的大難題。
John Harrison 的H1,第一隻航海天文鐘(網上圖片)

這是一個意志力和官僚對抗的故事。當年的科學家普遍認為,只要能掌握月球的運行時間,量度月球和附近行星的關係,就能夠掌握到自身的位置。可是月球並不是能夠時常觀測到,而且量度和計算複雜,並不能算是一個實用的方法。但出於對科學界的偏愛,官僚的委員會一直處處為難,並不大願意確認John Harrison的成果:一隻能夠計算出半度經度位置的海上時計。

John Harrsion 花了大半生的努力,最後得到國王和國會的協助之下,在八十歲高齡,獲得了他應有的獎金。他亦被評選為一百名最重要的英國人中的第三十九名。

就是因為這個航海時鐘的故事,英國稱霸了海上二百年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能夠達到這個準確度的時計,才能經過驗證稱作 Chronometer

世界的大推進,多少都是要靠一些充滿著超級熱情的人。但超越時代的人,都得要承受很多。

我們的文學充滿情感,我們的手工十方精細,我們的菜肴是世上最好。但我們的文明就是缺乏了對準確的追求,也沒有太多的著墨和深度的描述。這或許就是我們最缺乏的靈魂。

電影 Longitude (20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rf8KhVcyo

尋找經度的故事
http://wol.jw.org/cmn-Hant/wol/d/r24/lp-ch/102010170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從飛機航跡看到地球的另一面

最近愛上了一個網頁 www.flightradar24.com

自從發生過MH370民航機失蹤事件之後,大眾開始關注起民航機的飛行路線。目前全球大約有六成的民航機和新一代的小型飛機,都安裝了一個叫ADS-B的追蹤儀,以方便飛行管理。只要聯上以上的網頁,就可以輕易知道全球大約二萬多隻民航客機的動向。只要飛機啓動了引擎,飛機的即時位置就會顯示在網上地圖上,非常方便。你可以完全掌握親人朋友的航班情況,要接機或者安排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全球總共大約有四萬隻民用客機。這些大大小小的客機都反影著人類的活動範圍。當然沒有飛機經過或者起降的地方並不代表無人居住。但只要某個地方有一隻飛機起降,都多少代表現代文明已經在那個地方立了足。至少,這裡也要建有一個飛機場,才可以讓一架小型客機升降。

先看一看我們的國際機場,每天都有一條飛機龍,視乎是07或25跑道,排著隊降落。特別是星期日的晚上時段,都有不少人趕著回港星期一返工。



每日不同時段又有一條飛機龍等著出發到世界不同的地方



排著隊等起飛的飛機



珠三角的三個機場在興建時明顯沒有協調,所以深圳起飛或降落的飛機都非常接近香港北面的空間



但相比起紐約的航空交通,也只是小巫見大巫。那邊除了有國際航線,也有不少的支線航空和小型飛機在飛行。美國人的小型飛機數量,比全球的民航機數目多上很多倍。



以前在澳州海灣踩單車,看到南方孤寂的大海以為甚麼都是沒有。但原來不少來往澳州東西岸的飛機都是在海上飛行。並不如想像中寂靜。



由於安全理由,台灣的飛機往返大陸都要繞一個圈才可以橫過台灣海峽,得花上了一倍或以上的飛行時間。但總比要在香港或澳門轉機節省了不少的時間。



在地球偏遠的北極,不時也有飛機經過以節省航程來往東西半球。但萬一飛機在這裡遇上事故,所有搜救的工作都是十分困難。因為這裡根本沒有甚麼地方小鎮可以派出救援的隊伍。可能最能夠即時幫忙的,就只有那些深潛在北冰洋的核戰略潛艇。但它們會願意曝露自己的位置去救人嗎?

(飛機航線因地圖投影方法而扭曲,其實是直線飛行)

其實比冰島還要接近北極,大約在北緯78度的地方,有一個屬於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在這個極北的地方也有不少的航班。這裡就給我捕捉到一架Dornier 228在朗伊爾城遊了一個飛機河。


在大西洋的小島也有小型飛機往返南美的城市。



美國的阿拉斯加其實並不是太孤寂。這裡有不少鑽油活動,你會不時發現有一些小型飛機往返各小鎮。但在這些極地,還是坐一架雙引擎飛機比較安全可靠一點。這樣的地方只要身濕了水可能捱不過十五分鐘。



聞名世界的摩蘇爾,民航飛機也得飛開少少避一避。萬一機件故障迫降了,就可能要換過一件鮮豔的橙色衫上youtube見朋友就不大好了。



反而在我們京城附近繁忙得不得了的中日韓航空交通區之中,就有一個大範圍是沒有任何民航機的影蹤。


還有摩加廸沙。自從黑鷹在這裡被擊落幾十小時後,也看不到太多的民航活動。

只要你用心去發掘,一定會從飛機的航跡看到更多內裡的意義。

P.S. 用這個方法去找一些特別的地方去旅行也是不錯。當然,剛才介紹過的一些地方就……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一套讓人看得出香港社會變遷的地圖 - 寶安二十四味 GSGS3868 地圖導讀

經網絡上分享,終於發現到這套傳說中的地圖。

http://library.mcmaster.ca/maps/ww2/ww2_HongKong_ndx20k.htm

這套在二次大戰前1931年完成的地圖,在1939-52年修正,是一套質素非常好的香港1:20,000比例地形圖。在英制年代,地圖一般會採用1:1,200, 1:2,400等比例(1吋等如100呎或200呎)。所以這套地圖在這個時代選用了1:20,000比例是很特別的。而且高度和等高線都是用米(公呎)而不是英呎。對當時的用家不知道有沒有影響?

地形圖是用作甚麼用途呢?在那個些時些刻,肯定是為了作戰而用的。地形圖有了作戰中最需要知道的資訊。計算大炮射程,尋找進攻和撤退的路線。

當然今天的地形圖,主要是用作行山、規劃、公路設計等用途。

一些有趣味的發現分享:

1. 圍繞紅花嶺 Robin's Net 的邊境路已經建成。

2. 蓮麻坑有礦場。

3. 沙頭角也有電力供應。

4. 那個年代也有隔火帶,防止山火蔓延。

5. 當時中港是自由出入的,所以是在深圳河是有Ferry服務。而且中國海關就設在羅芳。

6. 鴨洲也叫 Robinson Island。

7. 屏山樓 Land Office已建成。

8. 石崗軍營已經選定興建。但由於已經進入日軍的射程,所以建立機場的計劃延遲到50年代才完成。

9. Ling Wan Temple凌雲寺,建於1822年是香港的三大古剎之一。
快將200年了!圖示還用了Chinese Tomb. Stone Tower。

10. 當時唐人新村這一帶是計劃升級做高尚住宅區。如果沒有爆發戰爭的話,當年睇準了中國市場,大量中國的落難將軍、富豪都可能會購買這區的豪宅入住。

11. 凹頭有警…局,現在是青少年中心。

12. 青山公路和大埔公路是使用同一個里程計。以前沒有GPS,所有路段都有里數以便交換位置資料,例如 M.S. 28.....就好似麥理浩徑的標距柱一樣。

13. 粉嶺已經有了總督的別墅了,而且早已有人在打高球。

14. 香港也有一座Snowdon,他們實在很掛念威爾斯了。此外也有Norwegian Farm Camp, Sunny Farm不少英式名字。

15. 軍地有跑馬仔。
軍地馬場,在戰前曾經光輝一時

16. 原來,在二戰前深井已經有啤酒飲了。
                                         啤酒,是生活必須品(男士)

17. 在大欖水塘的水底,除了有大欖村之外,還有一個叫 Kwan Uk Ti的地方。

18. Tide Cove (Sha Tin Hoi)
如果問大家沙田海在那裡,相信已經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而且,在新城市廣場第三期的一帶,已經見到有飛機升降的路道痕跡。所以沙田機場的歷史可能以我們認識的還要長一點(當年的飛機只需要幾百米的跑道就能升降)。

19. 大帽山的車路,應該是修正版時補上。所以此車路應該是在30年代興建的。當時車路的走線和今天有一點不同。車路是經青年旅舍往響石墳場到荃灣。

20. 尖沙咀的火車站原來是有一條小支線跨過巴士站連接海運碼頭方便上落貨。
 失去了功能的地方名字,已經沉在水裡

大埔站是用作轉船前往吐露港的小村落,大埔墟站才是當時的大埔市中心。傳說中的Land Office 同Court 就在這裡。當時大埔已經有電力和電話設施,很"摩登"了

只要用心去看,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事物。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中國和美國的四大發明

中國人的四大發明 - 火藥、造紙、印刷、指南針(並非粥、粉、麵,飯 :) ),在我們還是孩童時就得緊緊牢記著。這就像是我們的身份認同和存在在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貢獻。

但是,現今世界的發展並不是單靠著這些東西所推動。這些東西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

紙張,我們可以不用了。
指南針,也可以被多種儀器所取代。
印刷術,差不多完全給電腦科技淘汰過來。
火藥,軍用的火藥也已經不是那條配方程式了。

相反,美國人的四大發明將會影響著未來好幾百年或千年的歷史。


1.飛機

全球人類都給拉近過來,無論是自願或不自願的。軍用和民用飛機都對近代歷史做成了巨大改變。


2.原子彈

震懾力、影響力和破壞力更勝火藥













3.電腦

傳送力比紙張和印刷力更強大,做成知識大幅貶值和資訊氾濫的推手。它好像是拉近了人類的距離,但卻把人變成跟它一樣沒情感化、數字化的機器。







4.GPS

除了讓導彈準確射中目標內爆炸外,也能讓地圖白痴去到地球上任何地方而又不用問路。是改變了生活形態的一大發明。



十分期望中國可以有新的四大發明。尊敬祖先不等如要崇拜祖先。永遠記念著以往的光輝倒不如去突破通往明日的高速公路,迎接未來。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我想說的,其實是有關乘飛機的安全問題

每逢有航空事故發生,就一定會有一些文章論證民用飛行是安全的。因此大家都不要過度擔心等等。

筆者出於工作關係,一直和飛行都有一些關聯。但以筆者的角度,飛行雖然仍算是安全,但並不是算式上所計得出的那樣安全。

舉一個例子,全香港約有二、三十架登記民用直升機。平均大約每兩、三年就會有一宗嚴重事故(直升機機體報銷):

2010年12月27日   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墮城門水塘 (萬幸引擎在離水面不高的時間故障。如果出現故障的時間推遲了幾秒,直升機就是撞山硬著陸撞毀。直升機最後經大修復飛)
2010年7月3日       港澳客運直升機墮海
2009年5月1日       一架香港飛行總會直升機在啟德撞毀
2005年6月11日     一架香港飛行總會直升機在北丫撞毀
2003年8月26日     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在大嶼山撞毀

如果以2003年到2012年這十年一計,就有5架直升機出了嚴重事故。大約是香港的民用直升機總數的六分一。

那麼每年香港每一架的民用直升機的出事率大約是1/60,算是高嗎?

問題是,懂得數學的人就會懂得如何將數字溝淡。例如用人次法、時鐘法、次數法……總知將數字溝淡。

例如30架直升機在十年間的總飛行次數來對比5次嚴重意外。又或者用飛行鐘數來對比5次意外的飛行時間。如果可以化成秒數來計算,那麼每個意外都只是幾十秒,甚至是幾秒之間的事。那麼計,你每一秒鐘乘搭直升機的安全程度都會很高……

有人說,乘坐商用客機的安全程度,是大約二億份之一到二千萬份之一左右,視乎飛行公司的安全水平而定。

但我們又看看以機種來統計的數字:

機型                  生產量                  嚴重事故(機身報銷)
波音737            8,305                     158 (約2%)
波音747            1,498                     49 (約3%)
空巴A320         7,801                     23 (約0.3%)
空巴A330         1,354                     8 (約0.5%)


從數字上看來,如果大家有一、二百次以上的飛行經驗,都總有機會坐過一架最後會是撞毀的飛機!只不過不是大家剛剛坐上那次吧。

我們用巴士來計算。香港單是公共巴士的數量約六千,但每年撞毀的巴士都只是一兩輛吧!就算是巴士撞毀,大都不致全車乘客出事。那麼,是巴士安全,還是飛機安全呢?那就視乎你的計算方法吧!香港這麼多年,大約在巴士內出意外致死的人大約有百人,而坐飛機遇上不幸的香港人心算也有幾十人。但大部分人乘巴士的頻率總會是坐飛機的過百倍以上吧?那麼怎可能會計出坐飛機比巴士、的士安全的結論吧?

還有的是,一些嚴重事故和失誤,只要最後沒有發生意外事故,是不會計算入那些安全統計內。舉例說,飛機單引擎故障但安全著陸、飛機遇上強烈氣流、飛機著陸後只剩餘幾分鐘燃料、飛機近距離接近其他飛機……大家曾經擦了邊個卻完全不知情。這些數字也不會被計算。

而且還有一樣更重要的因素導致飛機「挺而走險」,就是跟紅van一樣趕時間走多轉。當然每架飛機都是飛差不多的巡航速度,但為了確保轉機,機組人員的輪替順暢,和不影響下一班航班的運作,機員會盡量以完成任務為先。即遇上一些可能需要檢查或中途降落的事情,都盡量省卻以避免商業損失。大家都應該明白,要維持航空公司的營利,每架飛機是要盡量不停地飛行以維持利潤。閒著一架飛機在地上就是等同賠本的。

筆者都認為飛行是大致安全,但必須做一個smart聰明乘客:認真看待逃生指示,在飛行中保持警覺和緊扣安全帶 。乘客也可以協助發現飛機問題報告機員的。試過有機師錯誤關閉沒有問題的引擎,反而讓有問題的引擎繼續運作。雖然乘客發現關錯了引擎但卻沒有告訴機員,最後飛機失去動力撞毀。筆者更希望無人化的航機能夠早日出現,從而減低因人為錯誤發生意外的可能 (人為錯誤是六成嚴重飛行意外的主因)。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星際啟示錄》的前世今生……

就像是星野之宣的《2001夜物語》濃縮版一樣。

因時空交錯女兒比父親先行老去,外星繁殖冷凍「精子卵子」、似地行星探險……都是一樣的宇宙概念。

當中有些情節和自己的理念一致,頗為值得玩味。

梅菲定律﹙Murphy's Law「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反過來說,凡是可能會出現的事情,都一定最後會出現。否則睇相算命就不好玩了。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時空可以轉移,甚至倒流的話,總有一天,人類或智慧體會發現出來並掌握技術。不論是一百年,一千年,甚至是一萬年後發明,這意味著我們今天已經有"未來"或"古代"的人時空倒流到來滲透著,目的可能只為了考古、了解文化歷史、搜集古代遺傳基因、甚至可能只是想吃一碗失傳已久的碗仔翅。你有沒有發現他們的蹤影?

試想想,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無線電通訊確實是太難明白的事情,他們一定會當我們是在施妖法的和萬里外的人打麻將或者賣東西所以時空倒流對今天我們這些「白白紀古代」人來說,是永遠明白不了的事情。

還算年青的太空人從扭曲的空間回來後甦醒,已經是太陽系時間幾十年之後。女兒已經兒孫滿堂,也快年邁要死去。有點像佛家的輪迴之像:年老的婆婆不忍無人照顧孫兒,死後輪迴成為孫兒的妻子來照顧他。如果換成科學化的解說,我們的父母、兒女、朋友、師長、上司、下屬……可能來來去去都是在時空轉移,交換角色…… 有時,總是覺得有些無形的力量在關照著自己。

無論如何,看世間風雲變幻,風高浪急,我們也只是活在宇宙的一個空間裡。跟我們往天外看的星空沒有兩樣。最後,我們都會回去到星空裡的一個部分或許,空間只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東西,你的想像有多大,宇宙的空間就有多大……






兩者相似嗎?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戰爭電影 - 山本五十六

要再一次地說明,我不是崇日或媚日。我喜歡的女明星是全智賢而不是吉高由里子。我亦堅持不買三「X」品牌的直接產品(零式戰機的生產商)。我只是想理性分析事情,不會盲目地支持或反對任何一樣事物。

近年日本人可能因為經濟和國際地位等問題,對過往的歷史產生不少疑問。因此寫出了不少戰爭題材的書籍和拍攝了不少的戰爭電影。例如《男人們和大和》、《永遠之零》、《山本五十六》等。當中有一些是低質素的戰爭電影,只是單單賣弄戰爭的慘烈和死亡絕望的哀怨。觀眾大可以節省入場看電影的時間。但也有一些是嘗試尋找一個新的角度去回望戰爭,細剖戰爭的對錯和了解每個軍人的面貌。

電影由日本海軍部反對德意日結盟開始,直到二戰結束為止。除對中國戰場輕輕帶過之外(日本海軍對中國戰場沒有太大的參與和貢獻),對山本的每個仕途上,軍事上和生活上的發展都有仔細的描述:一個日本高級軍官回到家中也只是一個住家男做飯煮菜,令中國人難以置信;當下屬南雲忠一因一時決定錯誤(換還是唔換魚雷)就一口氣輸掉了四艘主力航母和大部分精英飛行員時,山本還能忍耐著請南雲吃飯;當差不多全日本都在沉醉於戰爭初期的勝利和經濟上的好轉外,山本仍是堅持以跟美國講和為戰爭目標……至今我仍深相,1943年山本親上前線視察,是半自殺的行為。以對犧牲了的軍人和自己的失敗負責。

戰爭絕對不是一塊簡單的平面,每一個參戰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不論是一個二等兵還是一名大將,都是在感受著戰爭無情的壓力和煎熬。

為何我們的戰爭電影卻是那麼的膚淺?每場大戰就是好人和壞人的正邪大惡鬥。再簡單來說,就是孫悟悾大戰牛魔王的現代版本。只不過是金剛棒/混鐵棍換上了現代/近代步槍和大炮吧。己方就是一地的好人,敵人就是絕對的壞蛋。這種層面的戰爭的電影只是適合年幼者的和對歷史未有深入了解的觀眾去觀看。因為其它的事物,他們可能看不明白。當你看到電影的名字是《XXX大戰》、《血戰XXX》等的電影,大底上都是那些的格局。

就算是如何的禁忌,德國人也敢於拍攝《希特拉的最後十二夜》。荷李活就拍得更多更全面。印像中我們很少有一套電影對一個真實戰爭參與者的描述。就算有都不見得有深入的演繹。《川島芳子》只是一種表面述事性質的報導電影。大部分戰爭電影都只可邱一個個模擬人物。這對我們去了解過去和掌握未來,是沒有太大的幫助。我相信,更多人都希望想了解戰爭的每一個層面。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再犯上歷史上一次一次的瘋狂和錯誤。



他讓你想起《失樂園》茫茫人海中的男主角,還是傳奇的海軍司令官?